[摘要] 中国推动自贸试验区建设迎来一次集中爆发!4月20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沪津闽粤四大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同期公布。 根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建设四大自贸试验区的通知,沪津闽粤四大自贸试验区有一个共同定位,即“要当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以及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为目标,
解读
自贸试验区扩容如何影响中国未来?
从大幅扩容到实施负面清单,自贸试验区由1.0升级至2.0,将在哪些方面、多大范围、何种程度上影响中国经济的未来?
解读1
由一到四:全方位对外开放
如今,“试验田”由一块增至四块。“4个自贸试验区从北到南,在东部沿海地区呈线状分布,构筑起各具优势、各有侧重的对外开放新高地,为在范围内深化改革开放进一步探索途径。”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主任张占斌说。
他同时认为,东部地区贸易条件比较成熟,区域指向性更加明确,既可服务于国家战略,又能带动周边地区,还拥有丰富的防控风险经验,有利于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自贸试验区升级后,通过抱团产生溢出效应,可以争取全球竞争新优势。
解读2
自贸清单:政府职能转变思路
“比负面清单长短更为重要的,是背后政府职能转变思路之变。对外资的管理由审核变为备案,只要不在负面清单上的行业和企业都可以进入,这一变化是革命性的。”上海自贸试验区管委会副主任朱民说。
正是制度创新,把自贸区与经济特区和开发区区分开来。张占斌表示,经济特区和开发区常常人为制造“政策洼地”,利用优惠政策、减免关税等手段吸引投资;自贸区的核心是打造“制度高地”,消除政策壁垒,给外资准入放开和国民待遇。
解读3
融合接轨:与三个支撑带共荣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咨询研究部副部长王军指出,以自贸试验区的开放为先导,带动区域对外开放,推动内外协同共同发展,实现了三大支撑带和4个自贸试验区的优化组合。
与国内自贸试验区同步,中国正在与多个国家构建自由贸易区,多个自由贸易协定已经签署实施,还有一些正在谈判,内外自贸区相呼应的“双轮架构”日趋形成。“通过‘一带一路’的带动,中国可以与沿线国家实现互联互通,实现内外自贸区的战略对接。”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关秀丽说。
王军认为,要统筹好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与拓展区域发展新空间,应打破按照行政区域配置资源的观念,实现要素的自由流动,并通过多种优惠政策吸引自贸区内外的高端人才,形成聚合优势。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