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金大桥(厦门段)首个沉井成功着床,意味着项目进入新阶段。该沉井设计复杂,施工过程精准,重量达1.45万吨,是国内跨海桥梁中最大的分体式
沉井基础。此次施工不仅体现了技术实力,也展示了现代工程的创新和智慧。

这次厦金大桥的首个钢沉井成功着床,真是让人振奋不已。这个沉井的体积和重量都相当惊人,长66米、宽48米、高31.6米,整整1.45万吨啊,顶部面积甚至接近8个篮球场大小。能够成功下沉22米并顺利着床,简直像是一场科技奇迹。
现场施工负责人介绍,整个施工流程相当复杂,需要精准的定位系统、助浮板拆除、过缆施工、注水着床以及沉井调平等工序。为了保证钢沉井的平稳入海,厦门路桥工程公司和中交一公局联手国内顶尖高校团队,特别研发了一套锚碇沉井定位系统。这个系统安装了115个监控元器件,能够自动采集沉井姿态和结构受力数据,实现对作业流程的精准把控,误差甚至能缩小到“厘米级”。
在厦门海事局的保障下,8对锚缆、4艘拖轮稳住了这个庞然大物并完成初步定位。接着24个千斤顶和四轮注水下沉,最终22米深的着床任务圆满完成。沉井顶端那一节红色部分依然露出海平面,这是为了浇筑沉降施工时能有干燥的作业面。为了防止海水影响施工,他们还使用钢护板对沉井进行了加高。待混凝土浇筑和养护完成后,这部分加高的围堰将拆除,为桥梁锚碇上部结构的安装腾出工作面。
这次厦金大桥的钢沉井成功着床,标志着中国桥梁建设技术再次取得了重要突破。不仅施工难度大,技术要求高,而且还要面对复杂的海洋环境,真是给施工团队点赞。项目的顺利推进,离不开各方的共同努力和技术创新。可以想象,未来的厦金大桥建成后,将会成为连接两地的重要通道,不仅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也为人们的日常出行带来极大便利。
这次的成功不仅展现了我国在桥梁建设领域的雄厚实力,也让我们看到了科技与工程相结合的无限可能。钢沉井的复杂设计和精准施工,都是现代科技的结晶。从定位系统的研发到现场的实际操作,都体现了团队的智慧和汗水。希望未来我们能看到更多这样的工程奇迹,为国家的发展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