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天下 >资讯中心 > 评论 > 正文

扶人被讹是因坏人变老吗?

人民日报  2015-07-28 17:19

[摘要] 讹人者或许不能简单认定为道德上的坏人,却很有可能是心理上的病人,总之要治扶老人反被讹诈,无论是当事人,还是旁观者,往往对此陷入困惑:你面临险境,我施以援手,你非但不谢,反而恶意诬陷,究竟是怎么想的啊?

讹人者或许不能简单认定为道德上的坏人,却很有可能是心理上的病人,总之要治扶老人反被讹诈,无论是当事人,还是旁观者,往往对此陷入困惑:你面临险境,我施以援手,你非但不谢,反而恶意诬陷,究竟是怎么想的啊?

有种解释说:“不是老人变坏了,是坏人变老了。”意思是讹人的老人本就品行不端,年轻时都是混混,老了亦然。

诚然,现在社会上的确有那么一群职业碰瓷儿者,就靠讹人过生活。这种人不但在道德上可以定性为坏人,严重者在法律上也可以判定为罪人。如此标准明确、泾渭分明的划分当然直接有力,但却不能一概而论,毕竟大多数讹人者并不是“专业”的。

那他们到底是出于什么心理呢?可以先从身边的生活场景里找找答案。

在家带孩子,一不小心没看紧,孩子撞到了桌子上,有的大人反应不是责怪自己疏忽,很可能是抬脚踹桌子;出门上班了,发现钥匙找不到,丈夫反应不是反思自己邋遢,很可能埋怨妻子收拾屋子了。也就是说,当人们遭遇挫折时,总是喜欢归罪于他人或者环境,因为反躬自省常常带来内心更大的挫折,会加剧焦虑感和失控感。只有找到一个触手可及又能控制的原因,然后进行攻击和发泄,才能让自己被扰乱的世界重新建立秩序。而这往往是倒地老人讹诈施救者的心理原因之一。

除了倾向于找替罪羊,讹人者还会有一种不愿吃亏的想法,不妨称之为“拧车铃铛”心理——我的铃铛被人拧了,也要去拧别人的铃铛。撞人者逃逸,老人不愿白白吃亏,就容易赖上施救者,达到“别人吃亏,我能平衡”的效果。此种想法实质上是自大心理在作祟,自视甚高,容不得自己受半点委屈,一旦有了损失,非得从别人那儿找补回来。

此外,老人还希望从讹诈中转嫁两种成本。一是经济成本,被撞了得花钱治,肇事者跑了无法承担医药费,施救者正好接过去;二是责任成本,有些事故原本是老人过错,为了避免被路人诟病、家人责骂,就指着施救者来一句,“我走得好好的,是他撞了我呀”,把自己的责任一推了之。

由此看来,讹人者或许不能简单认定为道德上的坏人,却很有可能是心理上的病人,总之要治。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房天下APP优惠多,速度快

买好房,就上房天下fang.com

关注厦门房天下官微

新房、二手房、租房、特价房大平台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精彩评论

亲,登陆后才可发表评论哦~,立即登录

发布已输入0/200

相关知识更多>>
新闻聚合换一换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53-3010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