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天下 >资讯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1935年4月厦门设市 成为福建首个建市城市

厦门日报  2015-04-05 08:39

[摘要] 1935年4月,厦门正式设立厦门市,成为福建省首个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当时整个福建省都未正式设立城市,厦门可谓一枝独秀,这其中是它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人文背景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值此厦门建市80周年之际,本报记者带你穿过历史的尘埃,走访专家,回顾那段老厦门的沧桑岁月。

1935年4月,厦门正式设立厦门市,成为福建省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当时整个福建省都未正式设立城市,厦门可谓一枝独秀,这其中是它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人文背景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值此厦门建市80周年之际,本报记者带你穿过历史的尘埃,走访专家,回顾那段老厦门的沧桑岁月。

厦门先于福州设市

为了解厦门设市时的那段历史,我们采访了厦门文史专家洪卜仁先生。洪先生告诉我们,厦门在政区上筹备设市,始于1932年。1932年1月,“厦门设市”正式被提上议事日程。几番周折,直到1935年4月1日,厦门市政府正式成立,成为福建设市的城市。

听到这里,我们不禁要问,难道省会福州,在当时不是“市”吗?洪老说,当时的福建省政府所在地在闽侯县,沿用旧时的“省-县”两级制,福州并未设市。而厦门又何以成为了福建设市的城市呢?洪老说,这是由厦门特殊的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情况、交通条件、人口素质等多种因素所决定的。厦门从明代就开始对外通商贸易,近代以后,更是成为“五口通商”的口岸之一,是我国重要的港口。厦门不同于福建其他城市,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它成为本省对台、对外事务的重要城市。

洪老拿出了一份民国时期的统计材料,我们看到,早在上世纪三十年代,经由厦门海关进出口的船只吨数就达到了四百多万吨,厦门口岸出港乘客每年也有七、八万之多,可见当时厦门港的吞吐量。不仅海上交通发达,厦门的铁路、航空运输也十分便利。

作为五口通商后较早对外开放的城市,几十年的开放进程中,厦门率先获得现代城市文明的风气,成为了福建省较早走上现代化城市建设之路的城市。电灯、电话、电报、自来水、公共交通,这些现代化城市所需的要素,在建市之前厦门都已具备。到1935年建市时,厦门已有现代意义上的马路几十条,市区商店林立,洋楼鳞次栉比,旅游业也十分发达,新市区建设已基本完成。

1935年厦门设市时,厦门已成为福建的商业都会,华侨捐款集散的中心,在全省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据1936年10月的《福建省统计时报(半月刊)》报道,当时厦门市人口已有二十一万余人。经济重镇,人口众多,厦门首先建市也就不难理解了。据洪卜仁老先生说,当时范围内也才只有三四十个市,而省会福州也一直到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才建市,比厦门迟了11年。

1935年厦门建市的典礼。

设市之初的特种区——禾山

禾山区,也就是现在的湖里区辖地,因为位于郊区,在厦门建市过程中一直是一个“特别”的区域。

洪卜仁先生说,早在1933年厦门市政筹备时期,便实行“市县并存,厦禾分治”的政策,禾山仍称思明县,不属于厦门市区。直到1937年12月,市政部门才奉令将禾山划入厦门市之内,结束了厦禾分治。

“闽变”之后,厦门设立特别市,禾山依然是一个“特种区”。1935年正式设市之初,不设区一级机构。厦门市所辖区域,仅限于原来厦门警区和鼓浪屿、鸡屿、火烧屿等六个岛屿,警区即岛上西南隅面积不过7、8平方公里的老市区,而禾山区与厦门市区的管辖范围并没有明文规定,职权不清。

为了解决厦门市区与禾山区的划界问题,1935年10月22日,福建省政府派建设厅长陈体诚来厦门“勘定厦门与禾山界限”,但划界的情况并没有对外公布。1936年5月1日,禾山各界人士联名向内政部呈请,提出“禾山归属同安县管辖,统治上鞭长莫及,中隔一海峡”,诸多不便,要求单独设置,但内政部没有批准。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爆发。处在战争的非常时期,为了方便指挥,福建省政府呈请内政部:“查禾山地方原系厦门之一部,前因行政上关系划归同安县管辖设置特种区署……现值非常时期,要求暂行划归厦门市管辖。”内政部核准了福建省的申请,于1937年12月,将禾山区移交厦门市,禾山正式成为了厦门的一个区。

抗日战争时期,禾山俗称“山场”,有19个保178个社(自然村),其中14个社在厦门沦陷期间被日军强占辟为飞机场,21个社因天灾人祸废社。新中国成立后,厦门曾多次调整行政区,禾山也都是厦门的区划之一,直到1987年,将原禾山辖地分别归入现在的湖里区、思明区。

厦门建市华侨功不可没

1936年厦门岛地图,分别标有厦门市和禾山特种区。

厦门东临南海,靠近南洋地区,是闽南一带华侨多的聚集地之一。厦门是著名的侨乡,也是福建华侨投资商贸的主要地方。上世纪20年代,当厦门进行城市建设的消息传开后,华侨出自爱国爱乡的真挚感情,掀起了投资建设家乡的热潮。

自1927年至1932年6月间,华侨共投资3000万银元于厦门市政建设和公用事业,不仅改变了厦门的市容市貌,而且极大地推动了厦门的经济繁荣。

在采访中我们了解到,自1875年至1949年,华侨在厦门投资开办的工商企业共达2600家。不仅是经济建设,富裕起来的厦门华侨还不忘兴办教育,回馈桑梓。陈嘉庚创办了私立厦门大学,并于1936年将它献给国家,改为国立,这在。

厦门设是前后,华侨对于厦门的基础教育建设贡献颇多,1934年,厦门市内共有39所小学,其中有17所是由华侨捐款创办或资助,占小学总数的45%。华侨还在厦门建设医院,慈济百姓。由华侨捐款在厦门创办的医院有中山医院、鼓浪屿医院和同安同民医院等。

厦门的城市建设,华侨功不可没。开办工商企业、兴学育才和举办慈善公益事业,华侨对厦门社会进步和经济繁荣做出了突出而巨大的贡献。

>>专家谈

厦门设市曲折历程

洪卜仁先生述说厦门设市历史。

洪卜仁先生对我们讲述厦门设市的那段历史时说,厦门设市工作并非是一帆风顺的,中间过程可谓一波三折。1932年福建省政府委员刘通提案设置厦门市,省政府审查通过后,在1933年的2月,福建省政府批准设立了厦门市政筹备处,筹划厦门设市工作。

然而1933年“闽变”发生,11月20日,十九路军将领蒋光鼐等联合国民党高层人物李济琛等,在福州宣布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政府”。人民政府成立后,设厦门市政府,不久又改设特别市。

1934年1月10日,国民政府海军再占厦门,“闽变”失败,厦门特别市政府也随之消失,厦门恢复了思明县建制。

“闽变”过后,厦门设市工作继续进行。1935年4月1日,厦门市政府正式成立,直属福建省政府。

1935年厦门设市时,厦门已有自来水公司、电力公司、民用机场等现代设施,新市区建设已经基本完成。开元路、大同路、中山路等主要干道已建成,许多著名的商家——“南泰成”、“同英”等也相继出现。城市拥有规模宏大的自来水、电力、电话等公司;制鞋业等手工业比较发达;现代教育体系也臻于完善,具备了从幼稚园到大学的完整教育体系。厦门,真正成为了一个现代意义上的城市。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房天下APP优惠多,速度快

买好房,就上房天下fang.com

关注厦门房天下官微

新房、二手房、租房、特价房大平台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精彩评论

亲,登陆后才可发表评论哦~,立即登录

发布已输入0/200

相关知识更多>>
新闻聚合换一换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53-3010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