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天下 >资讯中心 > 城建 > 正文

高集海堤将设专用跨岛慢行道

海峡导报  2015-02-12 08:10

[摘要] 连续两日,导报对厦门慢行系统难过“跨岛关”的报道,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连续两日,导报对厦门慢行系统难过“跨岛关”的报道,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高集海堤将设专用跨岛慢行道

好消息是,关于“跨岛慢行道”的问题,政府部门也很重视。昨日,导报记者从厦门市规划委了解到,年内,厦门就会有一条跨岛慢行道。

这条跨岛慢行道,将从正在改造的高集海上开辟。届时,这条慢行道宽度达5米,很适合骑行和步行。今后,骑行出岛就不要再上“四桥一隧”了。

回应高集海将建进出岛慢行道

厦门该不该有一条进出岛慢车道?昨日,导报报道了政协委员、专家学者的呼声,并列出了三个建设跨岛慢行道的理由。对于建设跨岛慢行道的必要性,民间有呼声,政府部门也重视。导报记者从厦门市规划委了解到,跨岛慢行道已经纳入城市规划。

市规划委相关人士介绍,在厦门大桥的旁边,是正在改造的高集海。高集海堤的改造升级,就预留了一条进出岛慢行廊道。

据悉,高集海的慢行廊道宽度足有5米。“到时,这条慢行道就是专门给非机动车和行人通行的,包括自行车。”该人士说。

据介绍,高集海慢行道今后将作为厦门非机动车进出岛的通道。“海堤的表面比较平坦,比较适合自行车通行。这个通道,也将纳入全市慢行系统,用于串联岛内外的慢行通道。”

一旦高集海慢行道开通之后,岛内外慢行系统的“中间几公里”即可打通。

进度 年内就可实现岛内外慢行道串联

高集海位于厦门高崎与集美之间,全长2212米。2010年10月,高集海堤正式开口改造。

根据此前媒体报道,改造之后的高集海将成为一条24米宽的双向四车道城市主干道。在高集海堤的西侧,将设置一条5米宽的慢行道以及绿化带。

那么,这条已经在规划的慢行道,何时可以开通呢?昨日,导报记者也联系上了高集海改造工程施工方。

施工方相关人士透露,本月初,海公路桥上后一跨箱梁已完成浇筑,标志着被打开“口子”的海堤顺利合龙。

接下来,桥上将进入护栏、照明安装以及路面铺装阶段,预计今年底正式通车。届时,桥上的慢行通道也将正式开放,将为自行车进出岛提供一条通道。据相关人士透露,改造完工后的高集海,将形成一条桥堤结合的风景带和重要的进出岛通道。

释疑 现有的“四桥一隧”不好“动”

除了已经在规划建设的高集海,另外,还能不能再增加几条进出岛的慢行道?比如,就有政协委员提出,可以利用现有条件,对出岛“四桥一隧”进行改造。

其中,一个建议就是,把厦门大桥两侧的绿化带去掉,增加一条非机动车道,以此作为岛内、岛外慢行道的连接线。

还有一个建议是,在高峰期,允许非机动车在杏林大桥、厦门大桥等出岛大桥通行,以缓解交通压力。

对于这两个建议,昨日,导报记者也采访了厦门市规划委的相关人士。该人士表示,现有的“四桥一隧”不适合再增设非机动车道。

该人士说,非机动车上“四桥一隧”,存在着一定的危险。此外,遇到台风天等恶劣天气,行人、非机动车在大桥通行也不安全。

对于该建议,厦门市人大常委会委员、民盟厦门市委副主委朱奖怀也表示赞同,他认为,现有的“四桥一隧”不好“动”。“现在四桥一隧的设计没有非机动车道的功能,如果要增加这个功能,可能会影响桥隧原本的功能,比如可能会造成机动车更大的拥堵,并且有安全隐患,还可能给日后的管理带来难题。”朱奖怀说。

相关新闻

岛内外加紧完善公共自行车系统

一旦高集海慢行道开通,跨岛骑行会越来越多。岛内、岛外的公共自行车系统,也将实现“一体化”。昨日,导报记者获悉,岛内、岛外公共自行车系统正在逐步完善。

目前,岛内公共自行车系统正在进行一期工程建设。一期工程完工后,将有136公里长的双向自行车道,共设置321个公共自行车服务点,其中大站点63个,小站点258个。

今年,岛内还计划开建公共自行车系统二期工程,共4条线路,总长107公里。届时,岛内将形成9条一级道、12条二级道及若干条三级道的自行车网络。

此外,岛外四区也在陆续建设公共自行车系统。

根据公共自行车系统规划,全市新建道路均要同步建设自行车道,同时,满足条件的既有道路在改造时,应通过辅道和人行道改造出自行车道。

导报记者从厦门公共自行车管理公司了解到,现阶段,岛内已有71个公共自行车站点投用,有公共自行车1000多辆。现有站点覆盖湖里高新技术园、前埔、五缘湾、软件园二期、禾山街道等区域。

同时,金尚路、云顶、莲前、环岛干道等路段的36个站点正在建设当中,筼筜湖片区也已开建43公里自行车道

声音

有条件的出岛通道可再增设慢行通道

高集海慢行道开通后,厦门岛内、岛外慢行系统终于连接起来。但是,在专家学者眼中,仅有一条跨岛慢行道还不够。“岛外有海沧、集美、同安、翔安,仅仅有高集海堤一条慢行道,还是不够便利的。”昨日,关注导报“跨岛慢行道”报道的市民老陈说。

交通问题专家、集美大学教授林地球也认为,慢行系统是城市发展的方向。未来,厦门连接岛内外的慢行通道只有高集海这一条,他认为还是少了,应该再增加。“比如,在集美大桥、海沧大桥方向,有条件的都可以再增设慢行通道。”林地球说。

那如何增设呢?林地球甚至有个设想,可以考虑在现有大桥的两侧用钢结构延伸一个车道,供非机动车通行。林地球表示,对于这样的改造,目前国内已经有城市开了先河,厦门也可以对此进行论证。

此外,朱奖怀也提出,厦门在未来的桥隧及道路设计中,应该考虑加入非机动车道。“按照国家的道路设计,一条完整的道路构造应该是‘机动车道-隔离带-非机动车道-隔离带-人行道’,不同的交通主体各行其道。”朱奖怀说,“然而,现在很多道路的功能并不完整,有些区域并没有完善的非机动车道可供自行车行驶。”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房天下APP优惠多,速度快

买好房,就上房天下fang.com

关注厦门房天下官微

新房、二手房、租房、特价房大平台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精彩评论

亲,登陆后才可发表评论哦~,立即登录

发布已输入0/200

相关知识更多>>
新闻聚合换一换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53-3010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