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天下 >资讯中心 > 城建 > 正文

角美同安街见证厦漳政区变迁 一条街成三县界

厦门日报  2015-01-16 08:21

[摘要] 近日,厦门市同安区有关部门进行地名故事搜集,发现现属龙海市角美镇有一条“同安街”,这一与厦门同安有关的地名重新受到人们关注。同安街一条街牵系三个县,经历了百年演变,可谓是历尽沧桑。如今她仍然热闹繁华,本报记者深入这条老街采访,探究百年老街的历史风华,揭开了古街变迁关联着的一段厦门漳州政区变革的往事。

风情犹存的角美同安街

角美同安街见证厦漳政区变迁 一条街成三县界

角美同安街见证厦漳政区变迁 一条街成三县界

手工铁皮制品

角美同安街见证厦漳政区变迁 一条街成三县界

百姓日用陶瓷

近日,厦门市同安区有关部门进行地名故事搜集,发现现属龙海市角美镇有一条“同安街”,这一与厦门同安有关的地名重新受到人们关注。同安街一条街牵系三个县,经历了百年演变,可谓是历尽沧桑。如今她仍然热闹繁华,本报记者深入这条老街采访,探究百年老街的历史风华,揭开了古街变迁关联着的一段厦门漳州政区变革的往事。

烘炉、酒瓮点缀老街风貌

本报记者来到了角美镇老街,在一个三岔路口,询问一位卖水果的老大爷,同安街在哪里,和蔼的老大爷告诉我们,他的水果店就是同安街的分界点,我们仔细一瞧,发现三条街道的店铺招牌上表明的地址各不相同,一边是民主路,一边是同安街,另一边是共和街。

老大爷说,这里就是以前同安、龙溪和海澄三县的交界处。在几十年前这里还立了一块石碑,但是在“文化大革命”的时候被“破四旧”给破掉了。石碑虽然早已不在,但是三县共管的痕迹却还能从街道的名称上看出来。亲身体验这条百年老街的风情,别有一番感觉。

比起其他一些现代化的街道,同安街显得古韵十足。它宽不过三四米,长约两三百米,尽管道路已经铺上了水泥,但街道两边的古店铺仍然展现着一种历史的风华,仿佛在向人诉说百年前的故事。

老街上除了一些时尚的服装店之外,还有很多售卖传统手工艺品的商店。有烧木炭用的烘炉、陶土制作的酒瓮、还有手工打制的白铁桶……许多闽南传统工艺的店铺让人目不暇接,一件件传统的闽南手工艺品整整齐齐地摆放在货架上、地上、街道两旁,令人眼花缭乱,仿佛把人带到了百年前热闹非凡的同安街。

但是现在,这些传统的手艺在现代社会正面临着缺乏继承人的危机。一家铁制器皿店的老板告诉记者,他们制作铁器的手艺是从祖上传下来的。“现在的年轻人都不愿意学”,这位看起来已经年过半百的店老板说。这间铁器铺已有数十年历史,挂在店门口的一件件铁壶器皿看起来制作精良、结实耐用,但是这门手艺不知道还能够存在多久。

在体验老街风情的同时,它透露着一个更耐人寻味的特色:这里曾是同安、海澄和龙溪的交界处。

“一条扁担横三县”

今天,同安街的老人仍流传着一句俚语:“一条扁担横三县”。说的就是在同安街上摆摊做小生意,横上一条扁担可以跨过三个县。这三县的交界为什么产生在这里?这其中还有一个颇有趣味的历史传说。同安文史专家颜立水先生告诉我们,同安街所在的角美镇,古称角尾,早由同安县积善里管辖,因其地理位置处于同安县西边的一角而得名。后来为了将地名雅化,将“尾”字改为闽南语谐音字“美”,“角尾”从而更名为“角美”,延续至今。追溯历史,同安县管辖角尾长达九百多年。

百年前,角尾镇迎来了商贸繁荣的鼎盛时期。曾经一度由同安、龙溪和海澄三个县共同管辖,但说不准每个县的具体交界点,由于一次“乞丐事件”,导致了三县同一街,归属各清楚的现象。

传说清朝末年,兵荒马乱,百姓生活凋敝。有一个乞丐流浪到角美老街,病死街上。按常理,同安县是老大,要负责料理他的后事。而地保不愿意多事,就命人趁着夜色把尸首拉到龙溪县一侧。龙溪县一侧的地保知道后,更不愿意去收埋,又把尸首拉回到同安县一侧,这样来来回回多次,后事始终无人料理。这时,恰巧海澄县县令路过这里,偶然知道了这件事,顿生恻隐之心,便自掏腰包收埋了这个乞丐。

同安和龙溪两县的县令听说了这件事后都很惭愧,便商议以原乞丐所在地一间店面为界,把同安街的一部分街道划归海澄县管辖,因此形成了同一条街分别由同安和海澄管辖的现象,而街对面则属龙溪县。于是,便有了一条街三县界的奇观。民间出现的“一条扁担横三县”、“鸡鸣闻三县”的俗语,便从同安街一带流传开来。

“同安街”铭刻厦门印迹

角美同安街见证厦漳政区变迁 一条街成三县界

老街上的古建筑

在采访中,颜立水告诉我们,同安街一街三县界的奇观一直持续了数十年。新中国成立后,上世纪五十年代行政区划的调整,使这一奇观成为了历史。根据国务院的行政区划调整,1957年3月,角美镇、金山乡、辽东乡划归龙溪县,同安街自然也归入龙溪县。1958年8月,龙溪县和海澄县合并为龙海县,同年10月,原海澄县的海沧乡和新垵乡划归厦门郊区。尽管同安街从此不再归属同安县了,但在几次历史变革中同安街的老地名人们并不更改它。

我们在采访中询问当地老人,他们觉得街名仍为同安街有历史韵味,而且也约定俗成,大家觉得亲切。因为在历史的发展中,现在原有的同安县、海澄县、龙溪县都已不复存在。而一条小小的老街能够留住一段历史记忆,反而显得更有意义了。当地一些热心的读者还把家里珍藏的老土地证、老产权证拿出来给我们欣赏,我们看到这些历史的权证,上面都有同安街的门牌号,发证机关则是同安县。他们说,现在他们已都换了新的权证,自然是漳州市的有关部门所发的。之所以保留这些旧证,就是为了留住一段历史记忆。

当地老人告诉记者,历史上,同安街是角尾(今称角美)集市贸易中心。因此,厦门、同安的一些商家也都想在这条老街上面留有一席之地。在这条老街上,就有同春、同丰、银兴等店铺。这些店铺往往都是总部在厦门或同安的分号,在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中留有深刻的印象。据知,一直到现在,一些海外老华侨回厦门之后,也都喜欢再到同安街上走一走。既是一种怀旧,也是一了乡愁。

【链接】

 

角美同安街见证厦漳政区变迁 一条街成三县界

角美桥头村的壶屿桥

角美同安街见证厦漳政区变迁 一条街成三县界

同安、龙溪县界碑

离角美镇闹市不远,有个桥头村,历史上它属同安县积善里二十都白崑阳保,后属辽东乡。1957年3月划属龙溪县(今龙海市)。桥头村有一座石板桥,名为壶屿桥(见下图)横架于惠民港辽东溪上,适是海水与溪水交汇处。

桥为元代僧德霖募建,距今700多年。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重修,青岗石记事碑刻立于桥头右侧。桥为三墩二孔,船型桥墩与同安五显溪桥元大德年间始建的形体相似。石桥全长31米,面宽4.3米,每孔架设5条花岗岩石板。石板长11.3米,宽0.9米,厚0.9米,比“面皮恰厚西桥石”的西安桥板还厚。两侧石栏杆围护,栏杆方上端雕刻坐狮,整座石桥基本完好。

壶屿桥为古时同安角尾往龙溪石尾古道桥梁。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龙溪知县孙与同安知县李共同于桥中树立“龙溪·同安交界碑”。碑额楷书“壶屿桥社欧厝乡”,碑文 “光绪拾捌年正月建。龙溪同安县交界碑。龙溪县孙,同安县李”。当时国民党抓壮丁时,同安县的壮丁跑过石桥进入龙溪地界,同安县就不能追捕了。因此,壶屿桥是研究古代同安县与龙溪县行政区划及人文交往的实物资料,也是今天厦(门)漳(州)泉(州)“同城化”的历史依据。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房天下APP优惠多,速度快

买好房,就上房天下fang.com

关注厦门房天下官微

新房、二手房、租房、特价房大平台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精彩评论

亲,登陆后才可发表评论哦~,立即登录

发布已输入0/200

相关知识更多>>
新闻聚合换一换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53-3010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